2021/10/27
有料观点
品牌代言“塌房”怎么办?虚拟IP或许是个好方案

罗志祥、郑爽、吴亦凡、霍尊……近年来,明星丑闻频发、风波不断,刷新了网友们的价值观下限,让人慨叹“贵圈真乱”的同时,也使得被其代言的品牌焦头烂额、疲于应战。


正因如此,当永远年轻、永不“塌房”的虚拟偶像出现时,品牌们纷纷递上了橄榄枝,深圳品牌策划公司发现,甚至有人做出这样的断言:真人偶像的时代已经过去,品牌的未来是虚拟偶像。


虚拟偶像发展简史


区别于真人偶像,虚拟偶像往往是通过科技手段,将人为创造的某个形象所进行的拟人化呈现,如虚拟形象、动漫角色、虚拟歌手等都可以被划分到虚拟偶像范畴。


虚拟偶像代言是否更“香”?


虚拟偶像的影响力日益磅礴,其商业价值也逐渐凸显。


深圳有料品牌策划了解,据艾媒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市场规模为 34.6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 62.2亿元;2020年虚拟偶像带动周边市场规模为645.6亿元,预计2021年为1074.9亿元。


与产品产生关联


虚拟偶像虽然受到消费者喜爱,但其与产品的弱关联性,决定着品牌选用其描述产品体验时远远不如真人偶像那般具有说服力。


针对这一点,深圳有料品牌策划公司认为,虚拟偶像可以从专业度方面加强与产品的关联。


与事件产生关联


针对这一点,深圳有料品牌策划公司认为,虚拟偶像应与品牌联手,以活动的形式参与事件。


深圳品牌策划公司总结:目前而言,虚拟偶像仍存在产品关联、“事件”关联方面的痛点,但随着虚拟偶像产业链的成熟,AI、3D仿真等技术的发展,虚拟偶像的前景值得所有人期待。